——Abstract:
“人生就是一段旅程,起飛是為了降落,出發是為了到達。這次,我已悄悄開啟另一段新的旅程了”。如此達觀、如此瀟灑的遠行告別,字裡行間,直覺相信,一定是伊自己所撰寫。這位企劃大師、前輩,邵爺隆圖先生,為自己,也為最後一件作品,精心地、妥帖地,做好了,最後一次的企劃。
這周日,是個特別的數字,520。如約至青浦,與一眾老友,參加邵爺隆圖先生的追思會。主持人蔣昌建教授,問所有臺上嘉賓的第一個問題,便是認識邵爺多久啦?坐台下,自己也捋了一下,得識邵爺,應該是96-97年間。那時候在金馬廣告公司做設計總監。金馬廣告這間公司,行內資深一些的應該知道,當年的如日中天,幾乎可以算得上中國廣告界、上海廣告界的“黃埔軍校”吧。所以,數起來,我與邵爺,也能勉強地算是有“同事”的緣分,他就曾做過金馬廣告的總監。還可以數作“同事”的,印象中,還有陳關鴻、劉宏駿、馬德崗、呂弘等等好幾位。
這麼一數,自己都有些訝異。二十多年,白駒過隙,忽然之間地,就過去了。
時間大致捋出來,而具體初識的場景,卻實在紛亂,回憶不起。想想,無非應該是與當年金馬的顧成、顧建平兩位老總,一起和邵爺開會的場合。那時,廣告圈也好,企劃、設計行當也罷,作為菜鳥與新丁,與邵爺一起開會,無非是被他的熱情、雄辯與睿智所折服,所仰望。什麼細節都想不起來。其實他身材並非高大,與其能量、激情頗有反差。那時候私底下,與金馬的同事們玩笑,邵老師自己,分明就是句廣告語呀:小身材,大味道!——KISSES,好時巧克力。
印象甚深的,是第一次去他公司拜訪。甫一進門,踏腳地墊上,兩個大字“轉向!”,邵爺解道:丟開什麼廣告人,企劃、設計、創意這些東西,轉向!轉向市場!轉向消費者去思考!再導進會議室,裝修特別,牆上一排小園窗。邵爺讓猜,回答說,分明就是一隻船艙。伊得意剛:對啦對啦!與客戶與廣告主,就是必須如此“同舟共濟”嘛!再看他辦公室的茶几,玻璃檯面底座,鄉下的青石小磨。又說,所以的合作、溝通,無非倆字兒,“磨合”!
如此這般的諸多細節,二十多年過去,卻恍若昨日,清晰得歷歷在目。
後來,自己也脫鞋“下海”,創立工作室和設計公司。稻梁忙亂間,其實與他的見面不算太多。但每次見面,都小柯小柯地叫著,熱情洋溢地,聊上半天。這稱呼叫法,貌似只有他一人這樣叫。所以印象甚深。外埠有圈內好友來,慕其盛名,欲拜訪的,每次電話給他,亦都蠻熱情地回應。隨便數數,陪同去拜訪過邵爺,就有深圳設計師老杜、杜峰松,錢竹(《藝術與設計》雜誌主編),王紹強(三度出版社和《D360》主編、廣美設計學院院長)、陳丹(正邦設計老闆)等等好幾位。
印象頗深的一次,是09年,與紹強兄同去拜訪那回。在他工作室、也是他的私人會所,大家一起聊嗨了。伊站起來,引入內室,拉開壁櫥,分享他的私家藏品。尤其是他父母留下來的老呢子大衣、旗袍、套裝與帶收納的暖手籠等等民國衣物、物件。邵爺取下來,一一分享,這些舊日物件中藏著的匠心與技藝。
昔日上海灘,技藝口碑最棒的便是奉幫裁縫,也即是寧波師傅。很巧,邵爺祖籍亦是寧波。老呢大衣、西服套裝的羽紗內裡,細緻地裁縫了多個內袋。內袋口沿,還有羽紗精縫的鋸齒形小折邊。指著這細小的羽紗鋸齒折邊,給邵爺和紹強兄,補充了個豆知識。細緻美觀、精湛手藝之外,其實還有個蠻重要且細緻的功能功用,得閉上眼才能感知:伸手入懷,手背手指,即能感知到內袋位置的存在。用今天的設計語言,此即所謂“觸感設計”。
伊歎道:蠻好蠻好,今天被你這位學服裝出身的平面設計師,給補了一課。大家都笑。也都感歎:昔日也好,別人也罷,那些精心與細心的用心,先不提創造,我們且先學會感知吧。時代也好設計也罷,其實,真的並非,都是往前發展的。
每次見他,就是如此這般地學習、分享與生活、與創意、與設計有關的種種。而且,在知識與學習上,邵爺的開放與Open,尤其令人印象深刻。一次聽完他的PPT課件,實在欣賞與喜歡。頗冒昧地問,能否拷貝一份,也給公司的小朋友們做做培訓與分享?他立馬說:當然沒問題,郵箱留給丹丹,馬上郵件你。次日,果然收到兩份完整的PPT課件。
前些年貪玩,在徐匯法租界的老洋房裡,開間民藝雜貨的小茶鋪。16年開春,約了邵爺和幾位老友來,小院裡茶敘。老先生很細心,特意挑選了日本民藝的“高岡銅器”小物,題箋“形有盡、意無窮”相贈。鋪中閒逛,又挑選了兩件日本民藝的小玩意,還開心地嗮在微信圈裡。其實自己心下清明,邵爺的喜歡之外,還有對後輩小子的幫襯與鼓勵吧。
拜微信所惠,後來經常有一搭沒一搭地,在微信上與他有天南海北地閒聊、溝通與分享。16年十一放假前,微信裡約,最近得暇,約幾位老友過來小聚小敘一下吧。9月30日,帶著滇產“古樹老黃片”特大罐茶去拜訪。就在他工作室,從午前私宴,一直把酒茶敘,大家開心地聊著,不覺間,已是日暮時分。是日,同座者,有當年金馬老同事、也是九木公司總經理的老謝、謝成怡,老友顧基明老師,還有東華大學的彭波老師,也是我當年大學的班主任。那一日的午前到日暮,邵爺的開心爽朗、一貫的熱情洋溢,完全讓人忘記他是年過七旬,且身有重疾的老人。後來想想,這便是我與他的,最後一次見面。
今年春假,在東京忙碌。2月20日,入夜在山手線的電車裡,掏手機刷朋友圈,忽然看見他微信上發的“遠行之書”。熙熙攘攘的電車人群,忽然如黑白默片一般,靜止下來,沒有了聲息。一股寒流,頭頂到腳底。知曉他病重,其實已有數月。慾探望,幾次被他微信裡婉拒。月前,與王超鷹老師和老顧小聚,其實已得知他病情的嚴重。但是這個夜晚,突然看到他在微信裡給大家說:——人生就是一段旅程,起飛是為了降落,出發是為了到達。這次,我已悄悄開啟另一段新的旅程了……。
如此達觀、如此瀟灑的告別,字裡行間,直覺相信,一定是伊自己所撰寫。這位企劃大師、前輩,邵爺隆圖先生,為自己,也為最後一件作品,精心地、妥帖地,做好了,最後一次的企劃。
擠在電車裡,一邊和友人們、和他的助理丹丹確認這噩耗的確切。一邊把這噩耗,和這篇“告別之書”,發圈也轉告給老杜、紹強等外地友人。下電車到家,陽臺上獨自點隻煙,異國的星空下,搜出微信歷史記錄,一一翻看。突然,如此的傷感,又如此的感激。微信圈裡,老友龍哥提醒,百度百寇裡,就是你和他的合影。點看,果然,應該是04年和老杜一起拜訪那次。
青浦福壽園,邵爺的新家。520這天,追思會會場座椅全滿,後面還站著好幾排的人。私下問老謝,說會場安排了460個座位。那麼,這場“微笑座談”追思會,來送行、來探望邵爺新家的,超過了五百人。臥在青草綠樹之間,邵爺新家的石碑上,只三行字:“遠行 / 邵隆圖 / 二零一八年二月十八日”,而手持鮮花來探望送行的人們,排起了長龍。追思會上,臺上嘉賓們的座談回憶,數度令人淚目。這才發現,被他婉拒探病的友人,其實大把。忽想起句古詩:自古美人若名將,不許人間見白首。
我工作室裡,會議桌旁的大屏電視裡,存了不少與公司小夥伴們分享的專業相關視頻資料。其中一個資料夾,12.5G,七、八十集的《和風總本家》,風行日本多年的以工匠技藝為主題的綜藝紀錄片系列。會時不時地播放,與同事、朋友們一起分享。而這只U盤和檔,就是邵爺與多年前聊起日本民藝的考察經歷後,他特地的饋贈。
追思會臨散場,成了邵爺新書,《設計的力量》發佈會,與會來賓,人手一冊。想藏一本再帶一本給同事們讀,私底問丹丹又多討得一冊。與王超鷹老師正閒話,邵爺公子邵忱恰過來,一聊起,一下就提到那只特大罐的“古樹老黃片”茶。說爸爸愛喝,他也愛喝。這些種種的細枝末節裡,都有邵爺在。一時裡,真是讓人恍惚,會分明覺得,他就在我們身邊。他沒走。
其實 520 ,這樣一個日子,於我個人,還有個特別的意義,恰是家父,詩人柯愈勳先生,去世4周年的忌日。在家父的忌日裡,與大家一起,追思這位相識二十多年,於我而言若師若友,如父如兄的老人,大概也是冥冥之中的某種天意吧?
日文的漢字詞彙裡,有一個很特別的詞兒“他界”,たかい。邵爺的新家,題刻也說,他去“遠行”。たかい,彼の界,另一個世界。那是一個,我們所有人,無論以何種姿態,終將抵達的世界或境界吧。而我們每個人,終將相聚。
2018-05-23,徐匯,小安橋